<output id="ulets"></output><object id="ulets"></object>
<table id="ulets"></table>
<p id="ulets"><strong id="ulets"><xmp id="ulets"></xmp></strong></p> <acronym id="ulets"></acronym>

<acronym id="ulets"><label id="ulets"></label></acronym>

    <td id="ulets"></td>
      首頁>> 區縣頭條

    通川擦亮城市文明底色

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14 15:33

    手機讀報看新聞,下載掌上達州
       編輯:李杏

    蓮花湖春意濃

    金海農貿集市

    老舊小區改造前后對比照

    251小區

    萬興苑小區

    文明,是一座城市最靚麗的名片,也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。

   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,老舊小區改造一新;十字路口、居民小區,“紅馬甲”活躍在城市的每個角落;廣場游園、農貿市場,設施完善、環境溫馨……

    陽春三月,漫步通川的街頭巷尾、社區樓宇,你會驚喜地發現,文明,已悄然成為這個城市最溫暖的底色。

    今年,是達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決戰之年、收官之年。作為達州的首善之區、首位之城,通川區堅決落實市委決策部署,扛實主城擔當,以“一馬當先、誓拔頭籌”的奮進姿態,全面動員、全域行動、全力以赴,堅決打好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決勝之戰。

    營造全民參與氛圍

    創文融入城市脈搏

    在通川,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早已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,而是深深融入了城市的脈搏,成為全區人民的共識,大家齊心協力,用行動繪就城市的最美底色。

    壓實責任強推進。嚴格落實區級領導“定點”達標和“點位長”責任制,緊抓關鍵節點、關鍵項目、關鍵人、關鍵事,多措并舉鞏固創建成果。聚焦目標,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,確保人人都是創文的參與者、建設者和推動者。對照指標要求,在對標補短、爭先進位上再發力,高標準、嚴要求推進創文工作,以只爭朝夕的干勁、較真碰硬的勇氣向頑疾“亮劍”,不斷革除陳規陋習,弘揚文明風尚,厚植文明基因,提升全民文明指數。

    突出重點提質效。時刻保持不麻痹、不厭戰、不松勁的勁頭,對基礎設施再完善,實行掛圖作戰、清單推進,抓實抓好“蜘蛛網”、室外店招廣告、水電氣表箱以及老舊小區、背街小巷、停車秩序、垃圾處置等整治工作;對環境衛生再優化,大力開展治臟、治亂、治差,長效解決好衛生臟亂差、老舊小區管理不暢等問題,切實營造整潔優美有序的城鄉環境;對文明素養再提升,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,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文化活動,常態抓好志愿服務,不斷提高群眾文明素養,培育時代新風貌。

    改造老舊小區

    讓居民幸福感持續升級

    對一個城市而言,靚麗的街道是敞亮的面子,安全、整潔、有序的居民小區,就是幸福的里子。

    道路寬敞整潔、車輛停放整齊、小區綠樹如茵,暖陽下,三五居民在小廣場健身、聊天,盡享春日美好。走進馬房壩社區萬興苑,已找不到老舊小區的影子。

    萬興苑修建于2005年,是原肉聯廠的安置小區。小區廣場上,63歲的劉阿姨正熟練地使用各式健身器材。廣場旁邊的文化墻上,張貼著她年輕時和工友們辛勤工作的照片。劉阿姨已在萬興苑居住了10余年,“之前由于缺少物業管理,小區的生活條件很差,尤其是車子多、位置少,車輛到處亂停亂放,我們很少到院子里活動?!?/p>

    2021年,經多次征求居民意見建議,萬興苑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。管溝清淤、路面硬化、更換排水管道、規劃停車位等,一系列的改造項目完成后,劉阿姨的生活有了新變化,“小區變得干凈整潔,車子也停進了停車位,我們有了活動空間,每天出門心里都格外舒暢?!?/p>

    青磚灰瓦、仿古亭廊,各樓院墻上鑲嵌的書、禮、孝、善等文化銅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藏身在荷葉街的251小區已從“臟亂差”的老舊小區蛻變成韻味十足的文化小區。

    “小區入口的這幅畫,展現了這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面貌,是我們和社區工作者一起,用三天時間一筆一畫勾勒出來的,在留住記憶和鄉愁的同時,提醒大家不忘初心?!毙^居民張大爺自豪地說。

    提升小區品質,三分靠建設,七分靠管理。改造完成后,251小區通過開展意見收集、院壩會議、最美評選、孝善之行、睦鄰活動等五大活動,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、小區自改領導小組,并推選出樓院長,共同參與小區的管理。小區內的大樹、綠植,亦由黨員、群眾認領參與管理,251小區就此徹底告別“老舊小區”。

    去年以來,珠市街、柴市街、西勝街等特色街區,80余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。

    整治農貿市場

    讓“煙火氣”更有“文明味”

    在鳳翎關農貿市場入口,“規范化建設AA級農貿市場”的授牌旁,設有“誠信經營評比欄”,并公示自產自銷區收費標準。達城周邊的農戶,每天只需繳納3元錢的衛生保潔費,即可進入市場銷售蔬菜瓜果。

    為確保農貿市場綜合整治工作實效,通川區建立健全管理和培育農貿市場長效機制,按照“多方聯合管理”模式,區市場監管局、商務局等部門及相關街道辦事處齊抓共管,常態化整治外圍環境、周邊秩序,做到了市場管理和服務無盲區、無死角,有效鞏固了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成果。

    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。有人說,研究一個城市的幸福指數,首先要看農貿市場。

    “以前的市場臟亂差,管理滯后,新市場干凈衛生,菜價也明碼實價,我們買菜既舒心又放心?!苯?,走出海棠灣附近的金海農貿集市,年過七旬的市民張成華感慨不已。

    2021年3月,通川區啟動金海農貿集市升級改造工程,經過5個月的緊張施工,當年8月重新營業。環境改善了,市民滿意了,市場內經營戶的生意也好了起來。

    現在的金海農貿集市,過道寬敞平坦,固定攤位的蔬菜、水產、面食等有序分區,每個攤位上面都掛有營業執照、從業人員基本信息,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,整個市場敞亮、大氣。

    近年來,通川區大力推進農貿市場綜合整治,“一場一策”建立問題清單,明確整改時限,通過開展農貿市場內部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,做好農貿市場提升改造“后半篇”文章,努力為群眾營造放心、安心、舒心的購物環境,讓群眾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有更多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  市場攤位門市面積由1000平方米擴容至2500平方米;攤位重新規范設計,完善市場監控系統及廣播系統,完善停車及垃圾收集功能;美化周邊建筑外墻,更換門市卷簾門,對門市招牌進行統一規劃,對攤位進行重新裝修……和金海農貿集市一樣,鳳翎關農貿市場也通過整治,獲得了新生。

    建強實踐陣地

    讓“文明之花”處處綻放

    3月1日,醫保政策宣傳;3月5日,殘疾人政策宣傳;3月8日,防詐騙宣傳,3月10日,全民運動會……在全國文明村——東岳鎮鳳凰村村委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墻上,張貼著本月的文明實踐活動安排。

    “創建全國文明村,創建不是目的,保持才是根本,必須讓村民廣泛參與、主動參與?!兵P凰村村支部書記譚明江說,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掛牌子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讓村民感興趣、愿參加。

    鳳凰村創新實施村規民約“積分制”,用小小的積分,把看不見的鄉村治理和文明鄉風變得有準則、有刻度?!胺e分制”的推行,有效激發了村民“主人翁”意識,實現了創文從“要我干”向“我要干”的轉變。

    走進西城街道牌樓社區文明實踐站,文明標語隨處可見,轄區居民們聚集在這里,聊天、娛樂或是看書。這個實踐站專門設置有圖書閱覽區,收錄有文化、理論、科技、軍事等類別共計2000余冊書籍。居民李潤是實踐站的???,他說:“以前看書都是到書店和圖書館,這里離家近,平常沒事就來這里看看書、學習一下?!?/p>

    從鄉村到城市,從鄉鄰到近鄰,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經成為通川區教育引領群眾的主陣地。近年來,通川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,研究制定《通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意見》,由區委書記任中心主任、鄉鎮(街道)黨(工)委書記擔任實踐所所長、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擔任實踐站站長,建立起區、鎮、村“三級書記負責制”組織構架,實現中心、所、站上下聯動,確保全區上下“一盤棋”。

    目前,通過整合區文化館、黨群服務中心、市民學校、社區便民平臺、道德講堂等現有資源,通川區構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“八大平臺”,以區、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三級為單元,打造出“實踐中心—實踐所—實踐站”三級服務陣地,實現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全覆蓋,全面打通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關心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“文明種子”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,讓“文明之花”在轄區處處綻放。

    □文/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楚甲 圖/李軍 張靖

    來源:達州日報網

  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APP